找到相关内容27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海遗珠集(壬)

      觉海遗珠集(壬)   续史传之部   (一)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三。智首从稠公神足智曼出家,禀大戒后,恐未得戒,乃于古佛塔前请证,蒙佛降摩顶。时传度归戒,多迷体相,五部混而未分,二见纷其交杂。海内受戒,并诵《法正》之文(按: 《法正》恐即《四分》。)至于行护随相,多委师资相袭,缓急任其取舍,轻重互而裁断。首乃著《五部区分钞》二十一卷,群律见翻,四百余卷,括其同异,定其废立。但关中素奉《僧祗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0884109.html
  •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

    风毛麟角,藏文密宗举处皆是。虽然,藏学之得失取舍,又谁知哉!但趁时髦以盲欺盲,本分事不图,真学问尽舍,人心浮伪,难焉能平。飞机惨炸声中,勉为此耳,不能多谈也。   渐。九,十三。   (原载《狮子吼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2284136.html
  • 永远开放的中国美术——再论挺直民族脊梁

    经过科学取舍。我们引进的应该是代表世界先进文化的美术作品及学术成果。近百年西方造型艺术领域关于艺术与视知觉审美心理的研究,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康定斯基、马蒂斯、克利等艺术家对于绘画中色彩与形式各自的精神...

    王春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13884375.html
  • 净宗法要--憨山大师著

    ,变作六尘境界。如今做工夫,若一念顿悟自心,则如大冶红炉,陶镕万象,即此身心世界,元是如来果体;即此妄想情虑,元是神通妙用,换名不换体也。故永嘉云:无明实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。若能悟此法门、则取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485014.html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佛经进行改造或创造的产物,别生经则是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而对佛经进行取舍或选择的结果。如果予以具体的历史考察即可发现,别生经在东晋南北朝时既已出现,但其大量产生是在隋唐时代。   根据以《法经录》为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从《工珠自传》看活佛的产生及其弊端

    出现剧烈的疼痛,被折磨7天。从此开始,只要一旦做了禳解诅咒、沐浴等,牙痛就会更严重……   又梦见尊者班马林杰(司徒仁波切)赐予我一些取舍的教命。最后,他示现了非常疲惫之相。我想,此梦兆,可能是后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2485092.html
  • 中国宗教问题

    涉及到我们刚才讲的政治问题,所以是不是要改变思路,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考虑了。现在怎么办呢?问题的关键不是说政教分不分,或者政府管理宗教的某个办法对不对,而是整个管理模式问题,有一个大的取舍问题。要么继续...

    刘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41485342.html
  • 宗教与艺术的对谈

    ,发现那时候很平静,好像没有任何念头与创作的欲望,也没有任何灵感。艺术家本身如果没有那个热诚,没有对于一些事物看法的执着时,就没有创作的动力,如何在这中间取舍?如何能够创作,又能保持一颗很清净的心? ...

    大卿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5085409.html
  • 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基础

    原则,但若强迫这类信徒服兵役则又和其宗教信仰相牴触。换言之,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间平等两者之间的取舍平衡,实在非常微妙。对于这个问题,林纪东认为:“使在校学生受军事训练,以锻鍊体力,益期他日为国家之干城...

    瞿海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15585419.html
  • 阳明学者的正统与异端之辨

    肯定的态度则是其一致之处。对这些阳明学者来说,要么象龙溪那样不主张在儒学与佛道两家之间轻易地论同辨异,而以能否自得于心、有所受用作为评判取舍的标准。如当有人问周汝登(字继元,号海门,1547-1629)...

    彭国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3585486.html